中石油上半年海外油气权益产量当量增长6.5%
近日世界银行一份国际比较项目报告认为,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,中国将在今年取代美国,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。
增长放缓的原因,有限购、限贷等调控政策的影响。 "代售面积"也并非可靠指标 既然施工面积不适合用来描述住房市场是否过剩,那么是否有其他可靠的替代指标? 在城市层面,我们一般用存量和存量消化周期。
从最新数据看,2012、2013两年全国待售面积增长迅速,而该指标与全国销售面积的比例也快速攀升,显示全国住宅市场的存量压力有增大的趋势。这对开发企业、政府以及中介代理等参与各方,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换句话说,仅现在正在施工建设的房子,不考虑未来新增,就可以卖5至6年。这是否显示出全国在建房屋量有严重的过剩风险呢? 我们在做具体数据分析时,不仅需要知道指标的具体含义,还需要了解这些数据的采集方法。为了验证该指标数据的准确性,我们把城市层面的待售面积与可售面积对比,发现二三四线城市中,待售面积占可售面积的比例基本稳定在15%-20%,但一线城市高的离谱,已经超过40%。
因为可售面积包括现房(已竣工)和期房(未竣工)。此外,该数据来源于开发商,样本是所有项目,并非抽样。在消费方面,今年一季度,消费实际增速同比上升0.1个百分点,如果剔除房地产销售下降的相关影响,一般性消费回升幅度更大。
应坚持稳中求进、以稳促进的总基调,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。总体而言,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略高于去年,我国外部需求有所改善,预计全年出口增长与上年基本持平。对于难以直接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企业而言,融资渠道收窄,资金压力加大,在影响经济增速的同时,触发更多风险点的可能性加大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运行正常,未出现通缩迹象。
——治理产能过剩,推动产业结构调整。第三产业发展延续了去年的态势,增长7.8%,比第二产业高出0.5个百分点。
应按分类指导原则,在制定严格监管措施的同时,清理规范地方融资平台,允许符合条件的地方公开发行建设债券,恢复投融资能力。地方融资平台负债率较高、税收收入下滑、土地收入增速下降等,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基础设施投资增长。通过扩大试点、完善相关法规、提高管理水平,推动资产证券化,以增强流动性,拓展融资渠道,增加金融机构化解风险的手段,改善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管理状况,也有助于缓解小微企业贷款难、贷款贵的问题。经济增速过低,尤其是短期增速过快下滑,将导致产能过剩进一步恶化,银行的不良率明显上升,则可能触发系统性风险。
在抓好相对慢变量的重大改革的同时,可优先启动需求侧、见效快的改革措施,可以在短期内起到扩需求、稳增长,对刺激政策发挥替代效应的作用,同时通过换机制、调结构,有助于培育中长期增长新动力。这说明经济运行与基本面所能支撑的潜在增速基本吻合,不宜因短期增速变化而对整个经济运行状态做出过于消极的估计。来源:人民日报 进入 刘世锦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中国经济 。就稳增长与控风险的关系而言,在潜在增速明显下降之后,维持过高的经济增长,必然会推动信贷规模进一步扩张,增加地方政府债务,加大资产泡沫和财政金融风险。
着力推进相关重点领域的改革和政策调整 记者:要保持全年经济在合理区间稳定地增长,您认为应当重点采取哪些政策措施? 刘世锦: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,抓改革、稳投资、控风险至关重要。——与结构性减税政策相结合,积极推进加速折旧。
劳动力需求较旺,就业压力趋弱。经济增长超预期回落,实体经济压力进一步向金融体系传递,与房地产分化和产能过剩相关联的金融产品风险开始暴露,影响到市场预期。
为此,需要特别关注并处理好稳增长与控风险、需求管理与推进改革之间的关系。服务业投资保持稳定上升态势,但占比较低,支撑作用不足。信息、文化、教育、健康等新消费热点进一步扩展,消费结构逐步改善,服务业消费占比已达到40%左右。综合分析,预计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%左右。在现有政策性金融机构中,扩展机构职能或进行内部改造、整合,发挥国家信用的优势,在不增加地方和行业负债率的情况下,支持住房、重大基础设施等投资。特别是刚性兑付惯例被打破,提升了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风险意识,国债和信用债收益率分化,银行对房地产、过剩产能行业的贷款更为谨慎,表外业务收缩。
因此,如何谨慎地将经济增速稳定在一个并不宽裕的合理区间,对控风险至关重要。服务业快速发展,加上经济规模持续扩大,就业对经济增速下降的适应性提高。
虽然简政放权、放宽准入等政策将提高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,但体制、机制障碍依然较多,短期替代作用有限。抓改革稳投资控风险 核心阅读 当前,经济运行与基本面所能支撑的潜在增速基本吻合,不宜因短期增速变化而对整个经济运行状态做出过于消极的估计。
在当前的投资结构中,制造业占34%,房地产占25%,基础设施占21%,其他服务业占14%,农业和采矿业占6%左右。随着房地产市场趋势性分化和调整过剩产能等,局部风险开始暴露,但只要处置得当,就不会演变为系统性风险。
——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对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作用。房地产增长的区域格局趋于分化,不少二、三线及以下城市供给相对过剩,库存明显增加。——加快推进短期有利于稳增长,中长期有利于调结构、促转型的重大改革措施。——积极化解局部风险。
扩大加速折旧的范围,缩短最低折旧年限,中小企业设备投资可当年折扣,促进设备更新、技术进步,同时扩大投资需求。在调结构、换机制的前提下稳投资 记者:您认为今年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会发生哪些变化? 刘世锦:发达经济体的好转将增加对新兴经济体的出口需求,进而拉动其经济增长,但新兴经济体相对减速格局仍将维持。
制造业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。记者:受制于地方债务问题的约束,今年投资增长面临一定下降压力,居民消费也很难找到新的增长点,能否请您分析今年内需发展的趋势? 刘世锦:今年投资增长的确面临一定下降压力。
记者:在看到这样下行和风险压力的同时,您认为当前经济的积极变化是什么? 刘世锦:一季度虽然增长回落,但呈现出一系列值得关注的积极变化。——推动资产证券化,盘活存量。
——清理规范地方融资平台,推进地方政府合规融资。就需求管理与推进改革而言,针对经济的短期波动,特别是大幅波动,采取适宜的刺激措施是有必要的,需求管理不应被排除在政策储备之外。随着简政放权、小微企业减税、工商登记等重点领域改革的推进,新注册企业快速增长,企业创新、创业活力增强应按分类指导原则,在制定严格监管措施的同时,清理规范地方融资平台,允许符合条件的地方公开发行建设债券,恢复投融资能力。
扩大加速折旧的范围,缩短最低折旧年限,中小企业设备投资可当年折扣,促进设备更新、技术进步,同时扩大投资需求。记者:在看到这样下行和风险压力的同时,您认为当前经济的积极变化是什么? 刘世锦:一季度虽然增长回落,但呈现出一系列值得关注的积极变化。
因此,如何谨慎地将经济增速稳定在一个并不宽裕的合理区间,对控风险至关重要。改革措施有供给侧和需求侧之分,有见效慢和见效快之别。
地方融资平台负债率较高、税收收入下滑、土地收入增速下降等,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基础设施投资增长。应坚持稳中求进、以稳促进的总基调,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。